东方红古建门窗 | 品味创新中式建筑美学
作者: 北京东方红古建门窗有限公司发表时间:2021-01-22 22:10:48浏览量:1939【小中大】
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,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。
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、宗教、民俗、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,记录、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...
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,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。
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、宗教、民俗、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,记录、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、形制等级,构造形式、结构类型、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。
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美
按功能上分类,将古建筑划分为:
一、民居建筑;二、宫殿建筑;三、坛庙建筑;
四、宗教建筑;五、园林建筑;六、陵墓建筑
七、城市建筑;八、设施性建筑;九、其他建筑
由于历史悠久,疆域辽阔,自然环境多种多样,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。孕育多民族的文化习俗,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,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。
如传统的京派建筑设计意境高远、内蕴深厚,是传统中式建筑文化的经典传承。
徽州民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幅水墨画。以黑白为主,徽州民居的外部形态主要有大块白色马头墙小青砖构成,徽派建筑的错落有致。
傣族竹楼,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
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,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。窑洞冬暖夏凉,天空瓦蓝透亮,空气神清气爽。
晋商建筑,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,斗拱飞檐,彩饰金装,砖瓦磨合,城楼细做,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。
福建土楼,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,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,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,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,既可防火防震,亦可御敌入侵。
多样性和多重文化特性是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特点。
中国古建筑的韵律美
建筑外形、布局以及体量关系等元素的有序安排会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感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当然建筑构建的核心还是空间,它的展开以及铺陈也同样遵循着一些节奏的规律,或虚实相间,或高低错落,或进退蜿蜒,这些无不体现着建筑与旋律、韵律之间的契合。
中国古建筑的意境美
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,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可以融合的整体,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。这种人文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,建筑或者村落的选址往往都按照依山傍水的原则来进行。江南的很多园林中常有模拟真山的假山,装饰在木棂上的木雕,门柱、院墙上的石雕等都是自然形态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或者动物,移步换景,宛如一幅水墨画。错落的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,偶尔升起的袅袅炊烟,似动还静。如果恰逢雨季,淡淡的雨水浣洗着青色屋檐,略显得斑驳的马头墙,能把朦胧美诠释到最佳。
园林建筑主要有: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榭、舫、廊、斋、轩、堂、馆、桥、坞、甬路、地面等。
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可分为三类:私家园林、皇家园林、风景园林。
其他建筑
将塔、牌楼、牌坊、影壁(照壁)、商业建筑、会馆、驿站、粮仓、书院、学府等列在一起。
中国古代建筑大多以中和、平易、含蓄而深沉的美学为追求,主要包括一下几个特点。
框架式结构
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。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,即采用木柱、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,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,部件间主要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,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。墙壁只起到隔断的作用,而不是承接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。“墙倒屋不塌”这句古老的谚语,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。
单体建筑
中国古建筑通常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而成的,无论规模大小,大致可分为阶基、屋身、屋顶三部分组成。阶基位于建筑下面,由砖石砌筑,承托着整座房屋;在阶基之上的是屋身,有木质柱作骨架,中间安装门窗隔扇;在往上就是由木结构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顶,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,并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,且上面均覆盖着青灰砖或者琉璃瓦。
色彩多样
在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、装饰尤为讲究,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,常采用青、绿、朱等矿物材料汇成色彩绚丽的图案,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。且因所选部位与构件的性质不同而使用装饰色彩有所区别。其中,台基和台阶多采用雕饰并配以栏杆,使建筑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。
对称布局
中国古建筑一般遵循内向含蓄、多层次的原则,力求均衡对称,主要采用中轴对称、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。其中,每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,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,层次丰富多样,以弥补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。此外,平面布局一般依据中轴线发展,采取左右对称,以中心为庭院,房屋在四周的形式。
我们东方红古建门窗,在传承与发扬古建文化的道路上,匠心亦是初心,创新亦是发展,运用断桥铝型材替代实木门窗,用新技术还原仿古气息,同时改善门窗在新中式建筑上的使用,提升文化内涵,提高生活品质。